來源:百陶會官網發布日期:2016-07-04 09:36:32
【本文導讀】商海拼搏如百舸爭流,有人頭破血流,有人半途而廢。而她卻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,不驕不躁、循序漸進。從IT上市公司轉入陶藝教育,是一種生活的質變。IT是虛擬的網絡互聯,是科技與商業的代表;而陶藝是觸手可及的溫度和情懷,是藝術與生活的圖騰。陶藝,把她的藝術之心,從職場的牢籠中解救了出來,成就了她現在的生活狀態。她,就是成都優培生陶藝創始人張曉麗。
本期人物:張曉麗
成都優培生教育陶藝版塊創始人、負責人
功夫小瓷合作伙伴
地址:成都市武侯區少陵東街1號金地花園10棟2樓
做陶藝之前,張曉麗是成都一家IT上市公司董事會的中層管理者,公司做的是教育投資。在朋友們看來,她是不折不扣的“金領”,先生年輕有為,在成都這個大都市里有車有房,生活富足無憂,但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少之又少。
IT、上市公司、中層管理…,這些看上去很光鮮,但卻不是她想要的生活狀態。早在大學的時候,張曉麗就制定了自己的人生規劃,做純粹的事,做有意義的事,做與教育相關的事情。但是在這個所謂的“金領”之下,為了升值、為了薪水,就像杜拉拉一樣,職場不但有優勝劣汰這樣的競爭法則,還得帶著面具去應付那些沒玩沒了的應酬。
于是,在IT公司工作兩年后,她毅然選擇了離職。那一年,是2008年。
這并不是一個沖動的決定。辭職后,張曉麗加入了還是起步階段的成都優培生教育機構。這一年,剛好趕上陶吧風靡大江南北,張曉麗看到了陶藝背后的市場,她覺得陶藝不能等于技能培訓,而是應該傳遞一種生活狀態。真正的生活,不應該是按部就班、爾虞我詐、充斥各種虛偽的應酬;而應該是和泥一樣,自由隨性、包容萬物、充滿無限的想象和可能。這才是生活的本質!
張曉麗決心通過陶藝,把自己的這種生活理念,傳遞給更多的人。而這種對生活理念的傳播,在她看來,就是教育的本質!于是,在她的主導下,優培生陶藝呱呱墜地。
一對一的體驗式陶藝為優培生積累了更多的好人氣。張曉麗告訴筆者,其實,自優培生陶藝開辦以來就很少做推廣,絕大多數客戶是自己找上門的,還有學校之間相互介紹、老師(陶藝學員)之間口口相傳。但張曉麗并沒有滿足于短暫的成功,她清醒地知道:陶藝,絕不僅僅是體驗,陶藝最大的價值,在于對孩子的生活教育。但是,具體應該怎么來教呢?張曉麗不斷思索和嘗試著。
2009年是優培生的轉折點,這一年功夫小瓷誕生了,有體系的課件令張曉麗眼前一亮:3-12歲,5個年齡段,跨度8年,160節課。她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和功夫小瓷達成了合作,將優培生的地域品牌與功夫小瓷的專業品牌進行了強強聯合!
今天的優培生陶藝已成為一家擁有四個體驗店、五十多個固定教學點(學校),遠近聞名的陶藝培訓機構。業務應接不暇,十余名陶藝老師已無法滿足發展的需求。張曉麗說,我們期待更多熱愛陶藝的年輕人從事陶藝教育。
最令張曉麗自信滿滿的,是優培生的高續班率。她說,很多孩子已經上了三期(啟智班、創造班、夢想班連讀),這跟陶藝所承載的教育意義和文化底蘊息息相關。陶藝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能教育,它擁有很強的生活實用性和文化承載性,所以幾乎可以與生活的每一個觸點、文化的每一個思想嫁接。所以,陶藝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、動腦能力,更可以讓孩子進入一種生活狀態,去體驗生活、感悟生活、學會生活。最終,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。這種教育,將會影響孩子一生!
張曉麗說,現在她和先生都有了各自的事業和圈子,先生十分支持她做陶藝教育。在她看來,陶藝不是一門生意,而是一種生活。她的兒子也是優培生陶藝的一員,從兩三歲就開始學陶藝,家里的杯杯碗碗都是兒子的作品。而張曉麗在工作的同時,也能陪著兒子一起生活、學習、做陶藝,這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。也許這就是我們夢想中的,藝術家的生活吧!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pinweifm.com/2016/taoyijingying_0704/325.html 百陶會原創,轉載請保留出處!